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大會作了《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秷蟾妗分赋,“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深入開展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
事實上早在去年2月17日,農業部就發布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和《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又再次明確,到2020年全國化肥農藥用量實現零增長。
響應號召,積極行動。一年多以來,重慶市農業生產資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市農資集團”)通過大力推廣有機無機復合肥、配方肥,以及產銷優化配置、打造農資物聯網等多項措施,為實現化肥農藥兩個“零增長”,促進全市農資流通行業轉型發展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試水上游生產領域
大力推廣復合肥
3月1日,在重慶九龍坡區銅罐驛鎮建設村,市農資集團旗下的首條復合肥生產線正式投產。
“原料從投料口倒進去,經過電腦分析、精準配料等流程,就能生產出復合肥了!鄙a總監王國濱介紹,經過人工投料、電子配料、造粒成型、烘干、冷卻篩粉、二次冷卻和防結塊處理等流程,這條生產線僅在投料和包裝環節需要人工協助,其他環節均已實現全自動生產,目前日產量達到了200噸。隨著生產能力和訂單需求的增大,下一步,該生產線將逐步擴大產量,最終實現日產量300噸以上。
這既是重慶市貫徹實施化肥農藥施用量“零增長”目標的一小步,也是市農資集團實施產銷聯合做出的重要探索。
一般而言,過去的農資行業重在供銷,行業俗稱“大批發商”,市農資集團為何要建設自己的生產線,這和實現“零增長”又有怎樣的關聯?
“實現‘零增長’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大力推廣有機肥和有機無機復合肥。作為農資產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市農資集團進軍上游生產領域,能主動開發生產市場需求的復合肥產品,掌握了源頭再加上后續的服務體系,就能做到復合肥的高效施用!笔修r資集團總經理陳松介紹,銅罐驛鎮建設村的這條生產線采用整體租賃模式,利用了原有的天建化工廠的場地和設備,經過一系列調整改造后正式投產,投資少,周期短,經濟效益明顯。
不同于整體租賃模式,在重慶潼南區,市農資集團的另一項復合肥生產建設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計劃在下月底投產。
重慶潼南廠區由市農資集團與重慶江北化肥廠進行資本合作,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直接參與重慶寶禾公司重慶潼南20萬噸復合肥加工生產項目的建設和經營管理。
一連投資兩家化肥生產企業,卻用了兩種不同的方式,選擇了兩處不同的廠區,市農資集團是基于怎樣的考慮?
陳松表示,推廣發展有機無機復合肥既是中國肥料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方向,也符合集團公司控制上游獲取資源產品的發展戰略。重慶潼南是重慶市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把復合肥廠建在農業生產基地,不僅滿足了農業大縣及周邊產地用肥需求,也減少了物流配送半徑,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優勢。
“市農資集團投資入股寶禾公司,不僅僅是因為有著多年合作的良好基礎和信譽,更可以做到投資小,見效快,風險可控,收益有保障!标愃杀硎,以重慶潼南復合肥項目建設為契機,對于做大做強農業生產環節、完善集團產業鏈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因為直接介入生產環節,市農資集團生產的復合肥具有較高的性價比。下一步,市農資集團將依托網絡和渠道以及服務優勢,將價廉質優的復合肥推廣應用到田間地頭,切實推進生態農業建設和農業環境資源保護。
實現產銷優化配置
護航行業健康發展
一根大煙囪、幾臺攪拌機加幾把鐵鍬,車間簡陋,技術原始……
長期以來國內化肥行業留給很多人的印象往往就是產品低劣,不僅造成我國化肥行業產能過剩,更帶來了肥料養分利用率不高、投肥效益低、土壤肥力退化以及環境污染等諸多不利影響。
去年年初,農業部提出到2020年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方案。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則再次明確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廣生物有機肥”,突出強調了農業發展的“可持續”和“耕地保護的重要性”。
“集團在這個時候選擇投資化肥產業,正是積極響應、落實化肥‘零增長’的具體體現!标愃山榻B,投入化肥產業,不僅契合市供銷總社提出的“加強與上游生產企業的產銷聯合”的意見,更是優化配置重慶市化肥行業資源、實施品牌開發、創新農資服務的新模式。
據了解,市農資集團為了調整化肥產品結構,兩年前就研發生產出“樂途”和“鳳凰傳奇”兩個復合肥品牌,通過貼牌加工的方式投放市場,初步實現了提高肥料高效化、提高農產品品質、提高農產品的商品價值、大幅減少化肥使用量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復合肥的推廣使用,在提高化肥的利用率的同時,還帶來了降低農業成本的經濟效益。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市農資集團聯合重慶市農技總站在重慶潼南、重慶萬州、重慶黔江等地,根據訂單生產配方肥1萬余噸,覆蓋農戶5萬余人,并幫助農民每畝節約20-80元的種植成本,收入每畝增加200-300元不等。
為了保證生產出來的復合化肥能實現高產的要求,在原料供應環節,市農資集團通過多維度的合作模式,與陜西化工、湖北宜化、四川九禾、建峰化工等大型化肥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獲得了“華山”、“天華”、“工農”等知名品牌尿素的區域代理和總經銷權,并與巴斯夫和先正達等國際一流的公司實現了農藥等產品的購銷合作。
與此同時,市農資集團還依托遍布重慶市的“重慶農資”連鎖網絡終端,將化肥銷售環節下沉到更基層的村鎮。這樣既能為重慶市廣袤農村地區的種植戶提供高性能的復合肥料,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所生產的化肥能“對銷路”。
“在服務好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我們還為種植大戶、區縣經銷商和基層社公司等供貨,并覆蓋云南、貴州、四川等地!敝貞c農資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棋透露。2016年,市農資集團將通過租賃生產、貼牌包裝,合資合作等方式,計劃生產銷售復合肥60萬噸。
此外,從今年開始,市農資集團還將大力開展化肥出口業務,與優勢化肥企業聯營拓展海外市場,重點拓展東南亞化肥市場,并按照“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通過向西推進緬甸復合肥生產項目,打通與東南亞的市場通道,逐漸走出國門,力爭實現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
肥料“按需分配”
第三代測土配肥機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化肥生產方面,不能一味跟風,應始終將產品定位于市場。在化肥使用上,更應該圍著農戶的需求轉變,順勢調整產品結構,配置出符合種植戶需要的肥料。
去年,重慶潼南區桂林街道雙壩村菜農張松帶著自家菜地里的土樣來到該村測土配肥站,配肥站負責人唐紅明根據其土壤分析數據和蔬菜產業的特性,為其配置了鉀元素和氮元素較高的配方肥。
一季下來,張松所承包的400多畝菜園中白菜、兒菜、蘿卜等蔬菜增產約10%,品質也較好!坝昧伺浞收镜幕,地里的蔬菜個頭大、賣相好、產量高,我覺得高興得很!比ツ陣L到了甜頭的張松,今年又來購買。
跟以前一樣,唐紅明將他家菜地的測土配方數據輸入第三代測土培肥機后,機器便開始自動進料、稱料、拌料,不過幾分鐘時間,五顏六色的配方肥便源源不斷地從機器中流出來了。
重慶潼南張松的菜園增收,這只是重慶市農企合作推廣測土培肥技術獲得實效的一個縮影。
“為了落實‘零增長’的目標,在化肥的銷售、使用的最終環節上,我們將農化服務與測土配肥技術推廣相結合,做到少施肥、施好肥,使之效果達到最佳!蓖跗褰榻B,目前,重慶市很多地區施肥方式比較落后,傳統人工施肥方式仍然占主導地位,化肥撒施、表施現象較為普遍。
因此,通過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讓原來的通用大配方肥逐步轉換成農戶需要的小配方肥,將成為提高化肥利用率,幫助農戶增產、增收的最后一步。
據了解,測土配方施肥是當前農業生產中一項主推技術,在重慶市實施多年,擁有較為成熟的技術體系。但目前配方肥生產的運作模式多以某一區域向肥料生產廠商提供訂單、廠商根據配方來進行批量生產為主。
“如果一個村、一個社,甚至一家農戶想要量身定做,則往往會因為量小而被生產廠商拒之門外!蓖跗灞硎,為解決這一難題,市農資集團借鑒外地經驗,與一家機械制造企業聯合研發出了第三代測土配肥終端機,并于去年投入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三代機”省去了“一代機”和“二代機”人工稱重、配肥、裝袋等步驟,并綜合運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GPS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只需操作人員輸入測土配方數據,該機器便可根據數據自動進料和自動配比,從而生產出量身定制的配方肥。
目前,為保證“按需配方”,市農資集團已在全市建立了19個配備有三代測土配肥機、土壤速測儀、電腦配方系統等設施的測土配肥站。配肥站還有專門的“莊稼醫生”為農戶提供測土、配方、配料、送貨等一條龍服務。
從化肥資源開發取得突破,到大力推廣有機無機復合肥,再到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并實現銷售化肥占全市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作為市農資集團的主營業務之一,化肥“零增長”的目標,不僅是該集團貫徹、落實農業部、中央一號文件的具體體現,更一舉結束了農資集團自建立以來,以銷為主的歷史和批發大戶的定位,從而探索出一條以“產”代“銷”、以“銷”養“產”相結合的產業鏈條,加快實現了集團的整體轉型升級。
市農資集團通過實施一系列組合拳,已躋身全國農資流通企業綜合競爭力百強企業前19位。作為重慶最大的農資流通企業,市農資集團未來在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中的作用將更加突出,保障全市農資供應、穩定農資市場價格的社會責任更加顯著。